close

《百合花》

烘焙設備茹志鵑

60年文學檔案

體裁:短篇小說

作者:茹志鵑

原發刊物:《延河》

發表時間: 1958年第3期

1958年3月在《延河》雜志刊發之後,《百合花》受到瞭讀者的喜愛和專傢的好評。尤其是茅盾和侯金鏡等批評權威的高度評價,不僅給這篇佳作帶來極大的聲譽,而且也使它避免瞭可能遭遇的嚴重誤讀和猛烈批判。茅盾以激賞的語氣肯定瞭茹志鵑這篇小說“清新、俊逸”的風格以及細節描寫的成熟技巧。

從文學譜系上看,茹志鵑的作品雖然大都是按照“蘇聯文學”模式的寫出來的,但是,獨樹一幟的《百合花》卻承接瞭另外一種文學傳統,即《紅樓夢》的傳統。這其實是一件極為自然的事情。因為,《紅樓夢》是茹志鵑讀得最早最多,也是與她的精神氣質最為契合的作品。她在《百合花》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對生活的溫柔而細膩的情感態度,那種從容、優雅的敘事語調,那種對於美好事物的精微的感受能力和充滿詩意的表現能力,都無疑是受瞭《紅樓夢》影響的結果。雖然,在那個萬馬齊喑的時代,正像茹志鵑在一篇《後記》中所說的那樣:“連《紅樓夢》都戴上瞭‘黃色’的帽子,我這一點點小不點兒的東西,又何足道哉!”

《百合花》成功的經驗,就是用白描手法對人物和物象進行簡潔而準確的描寫。這種由《史記》和《紅樓夢》等經典作品傳承而來的描寫技巧,極大地過濾瞭作者的簡單而隨意的主觀判斷,排除瞭作者的缺乏真實性的消極想象,而是以一種切實、客觀的方式,來寫人物的神態、語言和動作。

外在地看,《百合花》表現的主題,似乎就是表現單一而純粹的“軍民魚水情”。這也是當時許多學者和批評傢的幾乎眾口一辭的說法。事實上,《百合花》所表現的感情,不僅遠遠超出瞭“農民的淳樸的思想感情”與“知識分子的思想感情”狹隘的對立,而且還豐富地表現瞭一些普遍的人性內容和永恒的情感內容。

《百合花》的寫作還包含著一種與時代情緒形成鮮明對照的心情態度:既是表達對人人自危的現實狀況的失望,也是抒發對往昔的燃情歲月的追懷。她說:“我寫《百合花》的時候,正是反右派鬥爭處於緊鑼密鼓之際,社會上如此,我傢庭也如此片狀成型機。嘯平處於岌岌可危之時,我無法救他,隻有每天晚上,待孩子睡後,不無悲涼地思念起戰時的生活,和那時的同志關系。腦子裡像放電影一樣,出現瞭戰爭中接觸到的種種人。戰爭使人不能有長談的機會,但是戰爭卻能使人深交。有時僅幾十分鐘,幾分鐘,甚至隻來得(及)瞥一眼,便一閃而過,然而人與人之間,就在這個一剎那裡,便能肝膽相照,生死與共。”

《百合花》的具有核心意義的主題,就是贊美人們之間的淳樸的感情,尤其是表現那種純潔而美好的“沒有愛情的愛情”。 (李建軍)

(李建軍)


本日可多參與公眾事務,將自己的意見與興趣結合,提供同好們做參考,讓歡樂的氣氛添加一些趣味性...[詳細]

分料機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cw848aq84 的頭像
    wcw848aq84

    阿藏的購買清單

    wcw848aq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